“我不在乎钱,我在乎的是工作的价值。只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钱少点也无所谓。”
-
“我不在乎钱、我只想做有意义的事、我希望在这里实现理想。”
-
有段时间是招聘的高峰期,其中有一位来面试的女孩,她的简历准备得很充分,整理了在校园媒体和实习期厚厚一沓作品。当问到她的薪资预期时,她回答说:
“我不在乎钱,我在乎的是工作的价值。只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钱少点也无所谓。”
——很热情,很真诚。同时对我来说,很耳熟。
我的确见过太多不敢、不想、甚至回避在面试时谈钱的职场新人。尤其是我们这样一家强调精神力量的公司,很容易吸引到以热情驱动工作选择的年轻人:
一方面,我被这种热诚所打动。而另一方面,作为招聘者,我也对“只有热情”的求职者非常警惕。
正好之前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比成为油腻中年更可怕的是,成了油腻青年》,总结了他眼中“油腻青年”的 10 个特点,其中有一条是:
——"逐利。只有对钱的热忱却没有理想。"
他描述的当然是一种极端情况。而我今天恰恰想对那些“不油腻”的年轻人说:要懂得逐利。
-
在面试时敢谈钱的人,展示出一种自信:我敢负责任。
-
那些只谈理想不谈钱的求职者,常让我对他们产生“这人可能不靠谱”的第一印象。
在公司发展的初期,我面试过两个程序员。一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充满活力,说很喜欢我们。不怕加班熬夜,甚至主动说自己没经验,拿我们最低的工资标准就行了。
而另一个是典型一些的程序员,上来就跟我说明了两点:“第一,我特别不愿意加班;第二,我要不低于**的月薪。”
被第一个人打动了,也被第二个人吓到了,所以我把他俩都招进来了。
有次加班到半夜,我开玩笑问他,原则呢,你不是不加班吗。他用他非常有节奏感和魅力的东北口音回答我:“拿一份钱,干一份活儿啊。”——这句回答真是一点都不像“有情怀的公司”的画风。但听了让人非常踏实,同时也赢得尊重。
另外那位说特别喜欢我们的年轻人两个月后离职了,因为工作内容的琐碎和密集,“没有让我感受到这家公司的使命感”。
-
很多新人会对“谈工资”谈工资这件事感到羞怯。
-
这种“羞”,一方面因为不自信,觉得自己是新手,还没到能提要求的地步,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社会规则的长期教导:“让我看到你对工作的热情,而不是赤裸裸的金钱要求。”
可第一批把这些话听进去了的人,竟是老板和面试官。我总能在朋友圈里看到那位HR在发招聘信息,一年四季不停歇的那种。
为什么一直在招人?因为一直在走人。初来时的热情维持不了几个月,就感到烦躁了。而这时的薪资束缚力又很小,拍拍屁股走人的成本前所未有得低。
最后,那些面试时不谈钱的“高尚”,都化为了日后不打招呼就离开的绝望。
-
工作这件事的基本概念——为公司创造价值(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
-
很多职场鸡汤都在宣传这样的观点:
-不要用钱来决定你的第一份工作。
-工作应该是充满乐趣的,而不是充满工资的。
-从事你所热爱的职业,就是最大的收获。
这类口号的问题是,混淆了工作这件事的基本概念——不是你为公司创造价值(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而变成了工作要负责为你提供价值:保障你的乐趣、为你完成梦想、维护你的热情。
这也是为什么,不谈钱的求职者,常让我警惕。其实面试时,以合理的方式向对方提出工资要求,不是一件多难的事。
至少从我的角度来说,你只要稍微准备一下,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出这事,我们后面的交流也会有底气得多。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对自己的判断。
对于那些初次应聘的人来说,你的实习经历,作品以及学历都是可以转化为工资的谈判条件。也许热情和年轻人的干劲可以加分,但一切都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之上的。
-
热情和喜欢,是完全主观的。
-
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将变成“用情怀发工资”的公司。
与此同时,也在极力避免那些在面试时不敢谈钱的人。
因为热情和喜欢,是完全主观的。
而钱在工作中最大的作用是:更多的时间里,你需要面对的是一个调动不起热情,激发不出灵感的自己。这种时候怎么能保持前进,才是看一个人靠不靠谱的试金石。
所以我格外欣赏那些敢于在面试时谈钱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承认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做好了为自己工作负责的准备。
愿意负责,敢于负责,有能力负责,这样的人,我才愿意与他并肩作战。
而这样的人,又哪来的油腻之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