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轮到文案失业了
通讯录里的广告人比较多,所以前几天我的朋友圈被一个“AI文案”的测试小小地刷了一把屏。
作为一个曾经的广告文案以及科幻小说爱好者,我还真没觉得惊讶,甚至觉得它早该来了。毕竟早在两年前,这个系统设计出的广告图,就经常被我拿来同我们自己的设计师做出来的图,进行点击率的PK了。
很多人都在觉得“AI文案”一点也没有创意,这个反应也不让我意外,毕竟咱们自己写出来的文案,90%也都是套路货,可这样的海报,“人家”每秒钟可以做8000张。
还有人认为AI只能承担初级设计和初级文案的职位,对资深广告人一点影响都没有,这句一点没错,所以,阿里看穿了广告人的那点小心思,广告软文最后不忘加上一句:
“技术不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得力的助手。而我们应该做的,是更努力走心的创造出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生产的作品,站稳“人类的脚跟”。”
这话倒是一点没错,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这里的矛盾之处——
所有的深资广告人都是从新手一步步学习成长起来的,如果初级文案和初级设计的工作都被AI承担了,那未来的“创意总监”们,难道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
这个问题再扩展一步,广告行业只是AI的一个小小试水,我相信未来会有大量专业性职业的初级职位被AI承担,比如,资深律师不再需要助理的资料收集,主治医生不再需要助理医师的初诊,甚至大厨师也不要帮厨准备食材……
那么,这些职业的高级人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呢?
人工智能时代的成长悖论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猜测一下AI工作的商业模式。
目前人类能想到的AI工作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弱AI,专心于某一个职能,就像前面说的AI设计师和AI文案,包括下围棋的阿尔法狗;另一种是强AI,就是科幻小说里那种可以跨领域自我学习的人工智能。后者还没有应用,所以没有讨论价值,只考虑前者。
如果是阿里设想的AI广告模式,未来的人工智能开发商针对某一个领域开发出相应的AI之后,给有需求的客户开放接口,按一定标准收费。
比如AI广告的客户我估计有两类:广告需求量比较大的品牌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对于这些公司而言,如果AI广告制作的费用比人力成本低,沟通成本也能控制,那么使用AI代替一部分员工就有相当的可能性。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预测,还要看这种商业模式对现行工作流的挑战。
从目前来看,在AI制作广告之前,仍然广告策划需要对广告进行定义,仍然需要资深创意人员进行判断和选择,如果是广告公司,还要帮广告主进行评估和整体规划,这些都是单一功能的AI取代不了的。
从这个流程看,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就是说,AI介入工作流,“干掉”初级创意人之后,由于其超强的工作效率,对资深创意人员的需求,反而增加了。
这就有矛盾了,如果广告AI的应用让这个行业不再需要新人,那么两三年后,就会出现资深人员缺乏,薪资暴涨,反过来提升公司的人力成本。
不仅仅是广告行业,只要某个行业符合两个特征,第一、初级职位被AI代替;第二、高级职位需要初级职位的人员经过一定时间的成长,比如前面说过的律师、医生、厨师,都可能发生这个趋势。
不过,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会自行解决失衡问题,市场的参与者一定会想办法改造运作模式,无论是广告公司,还是广告人自己。
新的人力资源模式到底是什么呢?
教育时间的延长
像广告这一类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行业,资深广告人除了做业务之外,还有“带新人”的要求。这部分不能直接创造效益的工作,对于资深广告人自己而言,等于是无效工作,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带新人”。
但没有活是白干的,这部分“无效工作”对于公司而言是有价值的,所以还得为这部分工作付工资,这就相当于公司替新人交“学费”,新人配合资深员工做一些初级工作,同时尽快成长为资深员工,让公司赚回那笔“学费”——这是之前的“人力资源模式”,尽管有很多问题(比如新人成长后跳槽,公司的“学费”白交了,导致大量公司不用新人),总算也支持了广告行业的人才运作。
AI消灭了“广告新人”这个职位后,由于资深广告人的需求还在,薪水很可能还会更高,那就一定还会吸引新人加入,重点是这个行业新的“新人成长模式”是什么呢?最有可能的变化是让大学的“广告专业”回归实战性。
以前的广告专业、营销专业,好的大学里还能学到一些思维方法,其他基本上就是混张文凭——前面说了,这个行业的经验传承还是靠公司里的“传帮带”。
一旦公司失去了这个功能,大学也要相应变成“学习+实习”的模式。
就像医学专业一样,“本硕连读”本质上是新人自己花钱培养自己。以后对广告专业的要求就是一毕业就能直接干现在资深创意人的工作,那么,学制和实习的时间都会变长,好处是薪水一入行就是资深级别。
广告业属于知识信息产业,类似的行业还有新闻出版、教育信息服务、法律财务服务、企业咨询顾问等等,特点是员工工资占比总成本大,未来这些行业很可能都一样,职场新人至少两年实习期,不但工作没工资,恐怕还要贴钱让公司给自己培训。
很多人觉得这不可能,是因为大家习惯了现在的“12年中小学+4年本科”教育体系,实际上,这个体系的形成不超过一百年,越往前,接受教育年限越短。
科技越发达,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新的“人才成长模式”也许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当然,也有另一可能,仍然有人为你的职业成长“买单”,但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并不美好的带薪培训
在前面推理中,我把人才当成无差别的劳动力,能到A公司做创意总监的人,同样可以到B公司去,实际并非如此,总是存在公司文化的差别和老板的个人偏好。
基于这个理由,另一种可能是大公司在利用AI作业的同时,仍然会招一定的新人,作为未来资深人才的储备,让他们适应公司文化和每一家公司独特的工作流程。
表面上看,这类新人很幸运,仍然可以像我们这一代人一样,让公司为自己的职业成长“买单”,但事实并不这么美好。
现在的职场,如果不能晋升,你还可以成为“基层老员工”,就算薪水低一点,对于“知足常乐”的员工,责任没那么重,小日子也差不到哪里去。
可未来“AI消灭了底层职位”的职场,如果不能尽快晋升到高级职位,你对公司就毫无价值,你对这个行业也毫无价值,而转行的成本也比现在高很多——因为没有低级职位了。
学霸的难题
下面的这个故事,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几次:
美国一位经济学家分析了餐厅里两种常见的低级职位“厨师学徒和服务员”的薪资,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般而言,厨师学徒工作的技术含量比服务员高,人手也更紧缺,工作量也不低,按照供求关系,学徒的薪资应该比服务员高,但实际情况想好刚反。
搞清楚原因后,经济学家由此总结出一个理论,叫“迟来的奖金”。
厨师有很多级别,从学徒帮工到正式厨师,到大厨、主厨,每一步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只要你肯努力,还有“米其林大厨”等着你。一个可以“积累技术”的职业,“高薪可以迟到,但从不缺席”,所以刚入行者都愿意忍受一开始的低薪,这就叫“迟来的奖金”。
未来,没有初级员工的“AI工作时代”,这个“迟到的奖金”仍然存在,这就是我在上面设想的两种可能,前一种仍然是由员工支付,后一种变成了企业支付。
初级员工和资深员工的关系,说成食物链,好像有点残酷,那就叫职场生态吧,而“迟来的奖金”只其中一种形式。
在这个生态中,不仅仅有经济关系,还是社交关系,有野心的低阶员工向高层管理者展示潜力,以换取未来的晋升通道;缺乏野心的低阶员工也可以向高层管理者表示“顺从臣服”,用低成本劳动换取更高更稳定的收入回报。而管理者除了经济利益,也能在与底层员工的支配关系中,获得权力的快感。
新员工看似价值很低,其实是这个职场生态的基本的一环,AI将这个生态摧毁之后,职场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新生态呢?
这就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像的了。